崇星对林明光的印象非常好。原本在她的心中,恩人林先生,可能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叔叔或者爷爷。但见到真人之后,崇星却发现,林先生英俊儒雅,沉稳内敛,气势不怒自威。但真的交流起来,又出人意料的温柔体贴。

    崇星代表整个孤儿院对他表达了感激之情,还很不好意思地表示,她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,但是之前一直没有机会送给他,希望他不要嫌弃。

    林明光很温和地收下了她的礼物,还对她百般鼓励和赞赏,并仔细询问了她来京市之后的生活和学习状况。

    崇星兴奋得小脸红扑扑的,她没想到,自己的恩人竟是这样温柔又谦和的人。他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,但又一样的善良和温柔,像是谆谆善诱的长辈一般。

    她认真地一一作答,这一聊,就是一两个小时。

    林明光本想继续资助她上大学,但崇星婉拒了,她已经决定自己课余打工挣钱,再加上勤工俭学的奖学金,应该足够她一个人用。

    林明光没再强求,强求就刻意了。他们交换了通讯地址,林明光表示,以后有什么困难,都可以写信告诉他。

    送走崇星之后,他喊来助理,让他帮忙运作,给崇星送去一份轻松又高薪的兼职,减轻她的压力。

    而崇星的那一份采访素材,也被林明光压下,并没有被发出去。

    就这样,在林明光的默默支持下,崇星的大学生活过得很顺利也很充实。

    除了努力学习,课余时间都用来做兼职。有空的时候,就给孤儿院还有恩人林先生写信,汇报自己的情况。

    林明光的回信,总是来得很快。他对自己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予了回应,对自己每一个不小心抱怨的烦恼,都给予了建议。

    崇星出身于孤儿院,孩子众多,即便院长格外喜爱她,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照顾到她的每一个情绪。相反,由于懂事和聪慧,她早早地就开始帮助院长照顾其他孩子,身上更多的是包容和忍耐。

    这是第一次,有人愿意倾听她琐碎的絮叨。也是第一次,有人对她事事回应。

    渐渐的,崇星的信越写越长。和林明光的信件往来,从一个月一次变成了一周一次。

    她的生活,从学习和兼职,变成了学习、兼职和等待林明光的回信。

    彼时的崇星,单纯不谙世事,还不知道这样一种期待,代表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这样克制又热烈的交流,持续了整个大学四年。他们没有再见过面,却从未停止过来往。

    直到快毕业,事情才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。

    崇星所在的那个年代,工作还是包分配的。她成绩一向优异,所以一直万分期待可以顺利毕业得到一份好工作,然后挣钱报恩,顺便有余力可以继续帮助孤儿院。